2017年6月28日 星期三
《影響力》:說服環境中的招式及防身術
社會心理學在行銷傳播(Marketing Communication)和消費者行為中有一個經典的應用領域──說服傳播(Persuasive Communication)。我想大概是因為在消費者購買歷程當中,「行為」通常很難預測,且很難操控,即便是最有力的銷售促銷(Sale Promotion),也只能強化購買意圖。畢竟在交易完成之前,任何狀況都可能讓消費者倒戈。因此,既然沒辦法直接對行為進行操控、預測,學者們便退而求其次,研究與行為最為相關的「態度」(嚴格說是態度中的「行為意圖」(Behavioral Intention))。
2017年6月14日 星期三
《顧客3.0》(下):設計/最佳化顧客體驗旅程
「顧客」這個角色一直以來都是行銷關注的重點,尤其近年來顧客與品牌接觸的管道更多元,因此為了提供顧客導向的服務,企業盡可能的了解顧客與品牌互動的管道,以求最佳化顧客體驗,因此出現了「顧客體驗旅程(Customer Experience Journey)」的研究。
顧客體驗旅程是一個由實務需求驅動研究的新興領域,作者歸納多年實務經驗,於本書提出完整顧客體驗的架構。對於行銷研究人員,其追求是找出顧客體驗旅程的關鍵構面,以分析並設計顧客旅程,並衡量顧客體驗,同時借助新的資料蒐集技術,進行顧客體驗的管理。
我們有幸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往前邁進,整合過去的研究結果,讓我們得以窺得顧客體驗流程的雛型,而本文將分享作者實務的顧客體驗架構(見下圖),及行銷國際期刊─Journal of Marketing文章:Understanding Customer Experience Throughout the Customer Journey(Katherine N. Lemon and Peter C. Verhoef (2016))提到目前顧客體驗歷程在研究與執行上的問題,及未來可發展的研究方向,與有志於此的朋友共勉之。
顧客體驗旅程是一個由實務需求驅動研究的新興領域,作者歸納多年實務經驗,於本書提出完整顧客體驗的架構。對於行銷研究人員,其追求是找出顧客體驗旅程的關鍵構面,以分析並設計顧客旅程,並衡量顧客體驗,同時借助新的資料蒐集技術,進行顧客體驗的管理。
我們有幸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往前邁進,整合過去的研究結果,讓我們得以窺得顧客體驗流程的雛型,而本文將分享作者實務的顧客體驗架構(見下圖),及行銷國際期刊─Journal of Marketing文章:Understanding Customer Experience Throughout the Customer Journey(Katherine N. Lemon and Peter C. Verhoef (2016))提到目前顧客體驗歷程在研究與執行上的問題,及未來可發展的研究方向,與有志於此的朋友共勉之。
資料來源:《顧客3.0》,John A. Goodman,2015 |
2017年6月8日 星期四
《顧客3.0》(上):量化/評估顧客體驗,重新重視CRM
自從行銷從生產者導向轉變至消費者導向後,在營運過程中,顧客的一切開始備受重視,也出現顧客關係管理(CRM)的領域。然現實中的管理實務,CRM因為沒有有力的數據指標,在會議上凸顯其重要性,因此在推動上常受到其他部門的阻礙,故往往最後沒有預算挹注,而至今看不到太大的成果。
「顧客關係」自古便有,「顧客」這個角色自企業經營存在時就不可或缺。而要推動這個已經存在的活動,讓預算重新分配,則需要先讓企業意識到其重要性。依照管理的三階段模式(規劃→執行→控制)多數企業先以規劃著手,寫了一份完美的企畫書,卻似泥牛入海;而本書的內容安排則事先提供一套評估目前企業進行CRM成果的模型,再提出改善方案及新方案的評估指標,以獲得公司上下一致的重視。
該如何以具體的數字呈現CRM的重要性?這便是我始終深信的:行銷不單純是一門創意自由發想的學問。畢竟要最佳化這一段「與顧客進行價值交換」的過程,必須要能隨時掌握顧客的狀況。因此無疑是需要具備系統性的邏輯架構,因此,在擔任課程助教期間,我常鼓勵學弟、妹:你可能懼怕統計分析,但你不能懼怕數字,一定要培養數字敏感度,並掌握數字之間的關聯性。
「顧客關係」自古便有,「顧客」這個角色自企業經營存在時就不可或缺。而要推動這個已經存在的活動,讓預算重新分配,則需要先讓企業意識到其重要性。依照管理的三階段模式(規劃→執行→控制)多數企業先以規劃著手,寫了一份完美的企畫書,卻似泥牛入海;而本書的內容安排則事先提供一套評估目前企業進行CRM成果的模型,再提出改善方案及新方案的評估指標,以獲得公司上下一致的重視。
該如何以具體的數字呈現CRM的重要性?這便是我始終深信的:行銷不單純是一門創意自由發想的學問。畢竟要最佳化這一段「與顧客進行價值交換」的過程,必須要能隨時掌握顧客的狀況。因此無疑是需要具備系統性的邏輯架構,因此,在擔任課程助教期間,我常鼓勵學弟、妹:你可能懼怕統計分析,但你不能懼怕數字,一定要培養數字敏感度,並掌握數字之間的關聯性。
訂閱:
文章 (Atom)